企业新闻
首页 > 新闻资讯 > 企业新闻 > 医疗耗材集中采购的原因(医疗耗材集中采购的原因分析)

企业新闻

医疗耗材集中采购的原因(医疗耗材集中采购的原因分析)

发布时间:2024-04-29

四川省医用耗材集中挂网阳光采购系统怎么备案,在哪里备案

采购人所有采购项目均应按《政府采购法》规定在合同签订后七个工作日内进行合同备案,通过河南政府采购网提交电子文档备案资料。2010年8月1号之后内、外网上审批的采购项目不再接收纸质合同备案。 合同备案的合同件“主文件”是指合同文本,“附件”是指除合同文本外的其他应提交的文件资料。

一)我省挂网采购药品的代表品暂由2005年第一批挂网药品限价、第三批挂网药品代表品及总挂网结果按选择价低原则制定。我省无代表品的按国家已公布代表品执行。 (二)原A类备案药品目录中转为上网限价的药品,选择医疗机构上报的实际采购价均价中的低价作为代表品的价格。

第一步、登录四川省药械集中采购及医药价格监管平台。监管平台网址 src=https://picsbaidu.com/feed/78310a55b319ebc47a5d8eaca746f2f71e17164d.png@f_auto?token=81fe708c9b2dbdc39c311df565a8fd36/ 第二步、选择公共查询,进入下一级界面。

医用耗材团购来了!冠脉扩张球囊的降价幅度有多高?

1、由于大幅度降低了冠状动脉支架的价格,2021年3月1日,河南又实施了另一项医疗优惠政策-大大降低了心肌梗死患者使用的冠状动脉扩张球囊的价格,节省了我省的首例患者近两万元。 3月1日,在济源市人民医院,周先生是第一批使用降价冠状动脉扩张球囊的患者,为人民带来了这种好处。

2、江苏第五轮接续采购(周期2年): 包括冠脉扩张球囊等4类耗材的拟中选结果已出炉。低值耗材江西省集采(周期2年): 九江市医保局公示了手术薄膜、一次性吸痰管等6类耗材的拟中选。32+29省耗材集采(周期3年): 浙江省医保局发布冠脉血管内超声诊断导管和输注泵的集采结果,降价幅度显著。

3、冠脉导引导丝类医用耗材最高医保支付标准为每个(条、根、套)588元,冠脉导引导管类医用耗材最高医保支付标准为每个(条、根、套)542元,冠脉药物球囊类医用耗材医用耗材最高医保支付标准为每个(条、根、套)6301元。

4、结果显示,中选的50个冠脉扩张球囊品种,价格均在千元以内,最低降至123元。作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常用的高值耗材,继“百元”冠脉支架在武汉市落地后,冠脉扩张球囊在武汉也迈入“百元”行列。这类冠状动脉球囊扩张导管类医用耗材降价后,预计武汉市心血管手术患者的整体费用将大大降低。

5、目前国内市场主流的国产冠脉球囊主要分为造影类球囊和扩张类球囊两种类型。其中造影类球囊主要用于冠状动脉造影手术,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冠脉病变情况;扩张类球囊则主要用于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以改善血流。此外,这些产品也融合了先进的影像技术,能够提供更清晰的手术视野和更准确的手术操作指导。

政府采购框架协议采购方式管理暂行办法

财政部发布了《政府采购框架协议采购方式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110号),自2022年3月1日起实施。该《办法》旨在规范小额零星采购,提升采购效率并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它针对中央深化改革委员会要求,特别是小额零星采购的便利性和规范性,借鉴国际经验,制定了框架协议采购管理制度。

政府采购框架协议采购方式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多频次、小额度采购活动,提高政府采购项目绩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办法。

法律分析:政府采购框架协议采购方式管理暂行办法包括集中采购目录以内品目,以及与之配套的必要耗材、配件等,采购人需要多频次采购,单笔采购金额没有达到政府采购限额标准的。既包括集中采购机构采购项目中的小额零星采购,也包括纳入部门集中采购范围的本部门、本系统有特殊要求的小额零星采购。

医疗耗材在当地没有备案,就不能销售吗

不能,销售二类或者三类的产品必须要到药监局办理相关的营业资质,如果是医用耗材本身没有产品备案或者产品注册证,生产违规,如果销售方没有销售资质(一类的医疗器械除外),经营违规。

售卖医疗器材资质要求要看你是哪类:三类医疗器械需要取得经营许可证,二类只需要经营备案,一类啥也不需要。

第二类医疗器械 膏药能在药店销售 需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管理办法》规定:经营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必须取得《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经营第一类医疗器械,不需要办理《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或“备案”手续,取得营业执照后即可经营。

是的,医用耗材代码是医保编码。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二条 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